你真的做到「循環經濟」了嗎?

您在這裡

李翰林/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2017 年 01 月 17 日

您在這裡

最近「循環經濟」在台灣正流行!自從小英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上提到「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以後,這個詞彙就在台灣流行了起來。翻開媒體報導,挖礦製造水泥的業者聲稱要打造零污染、循環經濟採礦 ;連鎖量販店回收剩餘食物開食堂,也說是循環經濟 ;連政府蓋工業區都打著「綠色循環材料園區」的招牌 。你會不會也感到好奇,「循環經濟」到底是什麼神奇魔法?竟然如此包羅萬象?究竟怎樣才算是「正港」的循環經濟?如何才能分辨真假呢? 

耗盡地球的線性經濟
講到循環經濟的由來,就要先來看看生活周遭的各式各樣物品是怎麼做出來的。在來到我們手上之前,經過原物料與能源的開採生產、基本材料生產、零組件生產組裝等生產過程,伴隨而生的是各式各樣的廢棄物與污染,直到最後物品本身也變成垃圾…。(圖一)隨著經濟發展,不但地球資源逐漸耗盡,還造成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和生態破壞。這種直線式、把物品從搖籃送到墳墓的發展模式,可以稱做是「線性經濟」。

大自然沒有廢棄物
過去我們常聽到的說法就是因為地球人口太多了,才會產生這麼多環境問題。但為什麼大自然裡樹再多、草再多或螞蟻再多,都不會發生同樣的廢棄物與污染問題呢?因為在自然界裡,沒有「廢棄物」存在。所有生物為了生存使用的資源與能量,甚至包括生物自己,最後都會回歸自然,滋養大地與海洋,成為其他生命成長的養分。換個角度來看,目前線性經濟所造成的廢棄物與污染問題,也可以想像成是物品生命過程中一連串錯誤所帶來的結果。借鏡大自然的智慧,假如把「零污染」、「零廢棄」、「零事故」,當成是整個經濟體系設計與運作前提的話,我們能想像未來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嗎?

循環經濟,正是想要改變線性經濟,重新建構一套「從搖籃到搖籃」的嶄新經濟模式,讓大自然裡沒有廢棄物。同樣的,我們可以把所有廢棄物和污染,當作是「資源錯置」的結果,由於經濟模式與產品設計不良,使得資源不能被充分利用和回收,才會產生廢棄物。如果可以重新規劃原料開採、產品設計、製程、使用、回收等一系列流程,讓資源的生命週期延長,甚至不斷循環,才能徹底解決廢棄物與污染的問題。

驗證真正的循環經濟
要達成真正的循環經濟,可以結合四種途徑~
首先,產品必須重新設計。除了使用回收材料製作外,還要堅固耐用、不易損壞、容易維修。並在產品壽命結束後,容易拆解和分類回收;
其次,使用再生能源製造產品,不排放任何形式的污染。若產生副產品,也要回收回到產業循環之中;
第三,建立資源反向循環的系統。產品必須容易維修與升級,廠商也可以用翻新再製方式延長產品壽命。若真的無法維修,則可以拆解後重新送進產業鏈繼續利用;
第四,建立「以服務代替擁有」的新商業模式。就像很多人使用的U-bike、C-bike一樣,其實可以付租金使用就好,而不需要擁有腳踏車。在此模式下,為了減少維修成本、讓產品壽命越長越好,廠商也有誘因去設計出更耐用且容易維修、回收的產品。

所以,下次在媒體上看到所謂「循環經濟」案例,我們就可以先看有沒有做到「重新設計產品、重新設計製程、建立回收系統、重新設計商業模式」這四項作法,並仔細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達成「零污染」、「零廢棄」、「零事故」這三大指標。期待未來「循環經濟」在台灣不只是政治或宣傳口號而已,而可以真正紮根與實現。
 

[1]許家寧、張祈,2016/11/17,「台泥、亞泥打造零汙染循環經濟,中國時報。
[2]丁凡,2016/11/10,「融入循環經濟 打造無限剩食商機」,工商時報。
[3]李怡欣,2016/09/13,「高市拚石化重工轉型 推綠材循環經濟」,大紀元時報。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