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遺址上開發

您在這裡

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2017 年 01 月 17 日

您在這裡

位於高雄台糖新園農場的震南鐵線公司,日前施作聯外排水道,竟直接貫穿史前時代大坌坑文化的新園遺址。地球公民接獲居民通報後到場現勘,發現排水溝向下挖掘近3米,比環評承諾「廠內開挖不超過1.5米」還深,溝底似未經申請偷埋兩根廢汙水管。於是通知高市府緊急勒令廠商停止施工,先釐清遺址受損程度;又協助當地自救會召開記者會,向社會揭露震南公司的粗魯行徑,要求嚴懲廠商、啟動遺址調查並納入環評。
 

認識新園遺址
新園遺址是北高雄目前唯一發現、也是國內少數的疑似新石器時代遺址。上部地層曾出現「繩紋紅陶」與「素面陶」文化遺物,橫跨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可能還有大湖文化,屬於多文化層遺址。
 
地球公民與長榮大學溫振華教授於新園農場撿拾到的陶片。
 
根據當地申設工廠的考古試掘報告,下挖超過3米以上就會出現史前時代地層。由於史前地形並不平整,故文化層分布高低不一,又歷經二仁溪上游沖刷下來的沉積層覆蓋,及日治以來多次土地翻整,才成為今日平坦地形(如下圖)。日治以來,新園農場上的整地行為曾將部分較淺層的古遺物翻出來,因此我們在農場地表隨手可撿到文化遺物碎片。這些碎片經中研院劉益昌教授鑑定,認為是在本地出土的遺物,非隨大水沖積來的碎片,證實新園農場確為遺址。

但因地方政府對考古探勘不重視、研究不足,迄今仍不清楚新園遺址文化層分布情形,對民眾教育也不夠,使得遺址頻遭人類活動干擾,甚至把出土遺物當成磚塊石頭而隨意毀損丟棄。因此,急需高市文化局投入新園遺址考古探勘調查,釐清遺址範圍及重要性,並建立土地利用規範。
繩紋紅陶,右上方有縱橫兩組繩紋,左方斷面可見因燒製溫度不足而呈現陶土原色。黃武就攝
 
但因地方政府對考古探勘不重視、研究不足,迄今仍不清楚新園遺址文化層分布情形,對民眾教育也不夠,使得遺址頻遭人類活動干擾,甚至把出土遺物當成磚塊石頭而隨意毀損丟棄。因此,急需高市文化局投入新園遺址考古探勘調查,釐清遺址範圍及重要性,並建立土地利用規範。
素面陶,上方似為容器邊緣。黃武就攝

繩紋紅陶,表面繩紋清晰可見。黃武就攝

層層關卡卻保護不了遺址?
震南明知廠外有遺址文物集中區,在環評書與排水規畫書中,卻未提供廠外遺址調查報告,使得環評及排水審查都在沒有充足資訊評估下就通過。高雄市文化局、環保局、水利局間橫向聯繫不足,文化局遲未釐清新園遺址的重要性與範圍,導致開發審查不周全,沒有派員在施工現場監工指導,放任史前遺址橫遭怪手開膛剖肚,甚至連廠商未經申請偷埋兩根廢汙水管都不知道。

近3米深的排水溝直接貫穿新園遺址(環境法律人協會提供)

未來怎麼辦?
記者會那天,當我們拿出撿到的史前陶片,世居新園農場四周的居民與農民全都圍了過來。他們眼裡閃著亮光!原來…原來這塊土地不僅餵養農村幾世代的溫飽,更蘊含人類歷史演進的秘密。但粗魯的廠商、漫不經心的政府,卻何其粗暴地破壞它。
高雄市政府近年來致力發展文創旅遊產業,說穿了仍是經濟至上的思維產物。所謂文化,若脫離常民生活與共同記憶,終究無法在沙漠中開出一朵美麗的花。當高市府或因疏失或因故意,從城市發展地圖中將歷史文物古蹟一筆筆抹消,變成一座座開發商眼中的金礦山時,城市記憶少了累積的底蘊,也終將失去孕育創新文化的沃土。期望,高雄市記取新園遺址教訓,重建人與土地文化的連結。
---------------------------------
「大坌坑文化」是臺灣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距今6000至5000年前,又稱為「粗繩紋陶文化」。遺址多出現在海濱、河口或湖濱,以狩獵、漁撈、採集野生植物營生。許多學者認為,大坌坑文化是南島民族及台灣原住民族最早的祖先之一。

「牛稠子文化」屬臺灣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4500至3500年前,為「細繩紋陶文化」。遺址常見貝塚,農耕石器豐富,台南以仁德鄉牛稠子遺址、高雄北部以彌陀鄉漯底遺址為主。

「大湖文化」距今3500至2000年前,分布於大湖臺地和臺南臺地,特色是貝塚和大量使用骨、角、貝器。陶器以紅、黑兩色為主。紅陶常有帶狀波浪紋圍繞在陶器唇口及頸部,黑陶以素面居多。

(資料來源:史前文化博物館考古學習網、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