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關鍵時刻,公民站出來
You are here
You are here
春節過後,台中和高雄同步的219反空污遊行率先登場;緊接著是連續舉辦六年,在台北、高雄、台東進行的311廢核遊行。
人民上街吶喊表態的動力來自:北部有核一和核二的威脅,中部有嚴重空污,台東有核廢貯存場的問題,而南部更是嚴峻的挑戰,同時面對核電和空污。這反應了台灣區域環境問題的差異,但背後是整體能源和產業模式的課題。
核四封存和非核家園政策,不代表台灣核電問題已經解決。就南部來說:位於屏東的核三預計2025年除役,將是台灣最後除役的核電廠,但也是核安事件最多,唯一有斷層帶直接通過的核電廠,未來,更需面對跨世代的核廢料問題。我們必需確保核三廠不延役,核廢料不被政府持續擺爛。
做為台灣第二大都會的高雄市,石化和煉鋼等製造業是基本盤,區內有台灣最早的石化業聚落,現存林園工業區、仁大工業區、中油大林廠等,還有污染大戶中鋼公司;發電廠則有燒煤加天然氣的興達電廠,燒天然氣的南部發電廠,還有正在更新二座大型燃煤機組的大林電廠;另外高雄港的貨輪及上萬台的貨櫃車,相當於超大型的工廠污染;由於大眾運輸發展遲緩,人們高度仰賴二百多萬輛機車和八十幾萬輛汽車,加起來也是龐大的污染源。
整個城市的運轉,從工業、能源、港口、交通都仰賴著骯髒的燃煤和汽油等化石能源,只有推動非核低碳的能源和產業轉型,才能不讓執政者有核三延役的藉口,同時徹底改善空污。因此,南台灣廢核行動聯盟在今年311的遊行提出以下主張:
一、制定節電目標,達成用電負成長,增加備載的電力,讓供電更穩定;天然氣取代燃煤電廠,做為過度階段的能源,讓再生能源有逐步發展的空間。
二、蔡政府提出2025年再生能源20%的目標,應有未來八年具體的策略和時程表,讓每任總統任期都有可以被檢視的政治責任。
三、課徵能源稅,將所有破壞環境和人們健康的成本內部化,是發展潔淨能源發展的必要法制。從2009年起,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到民進黨蔡英文總統都把這個法案列為政見,但至今,連聽到樓梯響都沒有。
四、空污季節要有加強管制的整合性因應對策,協調燃煤電廠、大工廠降載減排,鼓勵搭乘大眾運輸,強化高污染車輛管制等。環保團體爭取多年的「高屏地區空污總量管制」,即將於2018年進入第二期的指定削減,應該達成有感的實質減量,同時引導產業轉型。
能源和產業轉型是全體國民「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而建立相互信賴合作的社會文化,是重要的基礎工程。政府必需率先改變,提出具體讓人民有感的政策和法令,努力要擺脫政商黑金掛鉤的社會印象,二方面,要透過資訊的開放、公民的參與,增加政策的公信力和公共性,才能帶動人民響應,讓各行各業都採取積極的行動。
政黨雖然輪替,蔡政府在廢核和能源轉型上也做出許多承諾,但要讓政府真的動起來,公民社會監督的力道不能鬆懈。
219的反空污遊行,表達了中南部人民對「一個天空、二個台灣」的憤怒與改善空污的渴望。即將上場的311遊行,則是要持續展現公民力量,提醒政府和社會勿忘福島核災,強化推動能源和產業轉型的政治決心,讓廢核和改善空污都可以同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