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直鐵,必要何在?

您在這裡

文.蔡中岳/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記者.胡慕情
2015 年 06 月 10 日

您在這裡

 


北宜直鐵路線方案圖。(鐵改局簡報提供)

新科市長柯文哲上任即拋出興建北宜直鐵議題,其提出路線與95年鐵路改建工程局的版本差異不大,由於當時環評已否決此路線,柯文哲的說法再度引發爭議。其關鍵在於路線穿經翡翠水庫集水區,恐將影響年水脈,翡翠水庫管理局,也再度出面證實並反對。但若把焦點擺在環境爭議之前,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這條鐵路到底有沒有興建的必要性?


鐵改局的簡報中,提到的三項直鐵必要性,其實都是北宜直鐵不見得能解決的問題。(鐵改局簡報提供)

依鐵改局簡報,現況軌道困境若獲解決,就可增加花東班次、舒緩雪隧塞車及提供東部發展觀光產業的立基。三個說法看似獨立,其實環環相扣。從蘇花高以來,凡與東部交通相關的議題,都會被強調需由「在地觀感」出發,尤其雪隧塞車對在地人來說極度有感。但這種聲浪,與東部長期發展落後不無關聯,也間接強化透過交通建設推展觀光發展的論述,然而,此種興建直鐵便可解決問題的連結,其實過於直觀。
移轉2%人潮,雪隧持續塞,車票仍難求
鐵改局統計,若無任何改善方案,民國120年,國道五號假日單日人次是159,200。北宜直鐵依各種改善方案進行評估後,預計單日可提升2,300至3,200人次運量不等。若我們使用較高人次的運量換算,直鐵其實只能舒緩雪隧約2%的人潮,顯然無法達到雪隧不塞車的目的。更關鍵的是,鐵改局坦言,當106年蘇花改通車後,將有更大量的車流進來。因此,縱使北宜直鐵通車,也無法解決雪隧塞車的問題。


北宜間交通量預估,此圖可看出僅移轉雪隧車潮2%的直鐵,顯然無法舒緩塞車問題。(鐵改局簡報提)

鐵改局聲稱,鐵路競爭力提升後可移轉大量觀光客。但若有10%要藉由雪隧通往宜花東的旅客轉往鐵道,就將有15,920人次去搶3200個座位,照此比例,加上旅客於雪隧尖峰時期選擇鐵路作為移動工具等情境,車票肯定一票難求。現況車票最難買的時間仍是假日北迴線,蘇花改通車後也許有變化,但仍得憑藉雪隧塞車狀態而定,而目前的預估數據顯示,並不樂觀。
在此情況下,若再納入觀光局與花東兩縣政府的「觀光客倍增」政策方向,都將使運輸情況更難被掌握,這也意味鐵改局斬釘截鐵保證開發解決一切問題的說法,值得懷疑。綜上所述,北宜直鐵於現況來看,興建必要並不高。負責任的政府,應嘗試尋找其他解決方式,如有效的交通管理手段,在窮盡所有可能後,再來談新興建設的必要。


重新思考觀光政策,面對運輸必要來解決
    作為長期使用東部鐵路的使用者經驗來看,有些手段,應可部分改善東部鐵路一票難求的情況:
(一)重新建立公開透明的購票系統:現況下尖峰時間的北迴線才是運量不足之處,強烈建議鐵路局公開現有的配 票系統,將現有配票、公務票、旅行社票在透明的情況下公開以解決黃牛票問題。並積極解決東部幹線誤點狀況,從管理面著手。
(二)台鐵新購車計畫應以增加運能車輛為優先考輛:這幾年台鐵大多以太魯閣、普悠瑪的購買為主,傾斜式列車因安全問題,所以不開放站票,又有無法加掛車廂使運能受限等問題。現有自強號則可加掛至12節與站人,必要時帶來的運能很大。建議台鐵在106年的新一代購車計劃中,考慮運能而非提速,才可能改善問題。
(三)觀光與返鄉運輸必須分開思考。直鐵政策之所以有爭議分歧,其中關鍵就在沒有清楚說明想要移轉的人潮是觀光客還是在地人。東部在地大眾運輸不便,多數人皆以自小客車代步,故能移轉的在地人有限;若移轉的是觀光人潮,首要之務是必須討論「東部需要多少觀光人潮?」觀光局在近年政策中,都以旅客(尤其是陸客)倍增為第一要務,求量不求質,使景點被消費,帶來人潮,錢潮卻有限,而交通壅塞狀況卻不減反增。因此,移轉觀光車潮僅是頭痛醫頭。將觀光高質化,設定遊客總量管制,恐怕才是花東發展與淤塞車潮的優先解方。

議題分類: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