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再漠視的健康風險

您在這裡

王敏玲/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2016 年 01 月 21 日

您在這裡

160121P14-002.jpg
經濟部工業局委辦計劃,仁大工業區健康風險會議。柯慧娟攝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發生慘痛的石化氣爆後,愈來愈多人注意到管線輸送的那一端--包括李長榮化工在內的大社工業區。事實上,工業區不僅有工安意外的風險,其環境污染問題更是傷人於無形,日日夜夜不眠不休,令人擔憂。

與大社工業區相鄰的是仁武工業區,分別在64年及60年由經濟部工業局完成開發,面積共130.9公頃,位在中油高雄煉油總廠東邊,兩地地下有非常多條石化管線聯通。

仁武工業區內有石化、金屬、精密科技、運輸工具等多種工廠共36家,大社工業區則有11家工廠,全都是石化產業。在兩個工業區下風處的,是左營、鳥松、三民等人口十分密集的行政區。
    
經濟部工業局在2013年7月辦理「仁大工業區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計畫」, 並於2013年年底召開風險溝通會議,筆者到場了解後,發現此計劃並沒有將緊鄰仁大工業區的三芳化學公司(主要生產PU合成皮等石化產品)、台灣聚合(主要生產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等石化產品)、台塑仁武廠(主要生產PVC粉等石化產品)納入評估。
 
於是我與高雄海科大的沈建全教授在會中多次呼籲修改本計畫,務必將這三家大廠的汙染量納入,避免評估結果讓廠商有模糊的空間或推卸、切割責任的機會,我們也擔心,少了這些大廠的排放量,鄰近區域居民的健康風險將被低估。

令人失望又遺憾的是,我們的呼籲與抗議,並沒有被經濟部或高雄市政府採納!經濟部說本案是工業局基於管轄職責,要了解「仁武、大社工業區排放對居民的影響」,並非「居民整體暴露的影響」,了解後再進行管理減量至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說,三芳、台聚、台塑仁武廠不屬於工業區內廠商,歉難辦理。

經過研究團隊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篩選、確認,評估計畫中,仁武工業區與大社工業區分別有36及76種危害性化學物質,扣除其中28種重複的物質後,一共有84種列入評估。

2015年10月,風險評估結果總算出爐,仁大工業區總致癌風險三個鄰近區域都超過十萬分之一,仁武區:5.51 x 10的負五次方 ,大社區:2.66 x 10的負五次方,楠梓區:2.5 x 10的負五次方,在本案鄰近的10公里x10公里評估範圍內其他的行政區(詳見附圖)則是3.34 x 10的負五次方,而相較起來略低的左營區卻也超過百萬分之一:6.38 x 10的負六次方。另外,仁武區居民非致癌風險超過1,為1.25,政府單位應嚴正看待(註)。儘管以上數值早已不是新聞,仍叫人難以接受。

  若以全量排放量來計算仁武工業區的致癌風險,頭號敵人是甲醛環氧氯丙烷,以全量排放量來計算大社工業區的致癌風險,則頭號敵人是1,3-丁二烯丙烯腈。這其中,甲醛、苯、1,3-丁二烯是國際上早已確立的一級致癌物。

160121P14-001.jpg
仁大工業區健康風險評估區域圖

健康不能等!筆者得知後,在風險會議中表示無法接受這樣的風險,請經濟部工業局立即要求並監督廠商實質減量,不要等到研究計畫結案報告寫完才進行,同時,應召開社區說明會,將評估報告結果及因應作為清楚地向社區居民說明,並轉化學術性文字,編寫、提供易讀的資料,讓所有里民知悉。

再者,經濟部應將報告交給教育部,發文給鄰近區域內的中、小學師生,以及打算在此地設分校的中山大學。本計劃報告書定稿本,應盡快上網公開,並寄給與會者。
 
回顧史料,日治時代及光復初期,大社鄉的碾米廠及窯業均饒富盛名,談起農產品,當地更是豐收之地;時至今日,儘管工業廠房與煙囪已經佔據了大片土地與天空,大社仍舊是南台灣重要的芭樂、蜜棗及牛乳產地。人和農產與污染為鄰,但有多少人好好正視這樣的健康風險?

不容再漠視了!地球公民基金會重申高雄產業應該轉型,石化業應該轉彎,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健康風險,我們要求大幅降低污染,並附議沈建全教授長期倡議,盡速落實大社石化工業區的落日條款。
 
(註)根據環保署健康風險技術規範,風險特徵是依據危害確認、劑量效應評估、暴露量評估之結果綜合計算推估,開發活動影響範圍內居民暴露各種危害性化學物質之總致癌及總非致癌風險,總致癌風險高於10-6(即百萬分之一)時,開發單位應提出最佳可行風險管理策略。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